臺北市綠竹筍產業簡介:木柵區農會 綠竹筍產業簡介

作者:Bmpr 於 2025-08-21
3299
次閱讀

台北市木柵區農會  綠竹筍產業簡介



綠竹筍為木柵地區二大農特產重點項目之一,目前本區綠竹筍耕地面積約為149公頃,其中6~8月為盛產期,平均每公頃收穫量約為4,900公斤,年產量預估可達73萬公斤,為臺北市各區生產之冠。木柵區綠竹筍產業歷史悠久,依山而生,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土壤條件,孕育出品質優良的綠竹筍。尤其以東南向山坡地帶的砂質土壤最適合綠竹筍生長,所產出的綠竹筍肉質細膩、口感清甜,深受消費者喜愛。當地筍農多在半夜開始採筍,並於凌晨將現採筍品送往木柵、新店、信義等傳統市場販售,形成「自產自銷」的在地銷售模式。許多農友擁有穩定的老顧客群,部分消費者甚至以電話預訂的方式定期購買,展現出高度信賴與長期支持,這也成為木柵區綠竹筍產業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。

為方便民眾就近選購綠竹筍,農會特別在官網設置「木柵筍農買筍地圖」,清楚標示各筍農的販售地點與聯絡方式,讓消費者能直接與筍農聯繫與下單,享受產地直送的新鮮美味!今年也與臺北市農會配合推出團購計畫,依據各區機關團體或民眾登記需求,由農會協助統籌供貨數量與交貨時程,兼顧鮮度與時效。雖然曾規劃導入網路下單服務,但受限於綠竹筍保鮮期短、運送與保存條件嚴格等問題,目前銷售仍以實體市集與電話預購為主。

在產業推動方面,木柵區農會長期以系統化方式協助筍農穩定經營,每年除提供無毒筍苗補助、協助申請農機具補助外,也會定期邀請農業改良場專家舉辦講座,內容涵蓋合理施肥、安全用藥、採後處理等實務課題,協助農友強化生產管理與品質控管。今年更擴大辦理超過十場茶筍輕旅行,融合採筍體驗、茶園導覽及茶餐品嘗等行程,邀請城市居民親身走入山林,深入感受農村生活的純樸與綠竹筍的美味。

儘管綠竹筍產業具備良好基礎與發展潛力,仍面臨多項挑戰,首當其衝的是人力老化與青農接班困境。目前筍農以高齡族群為主,因採筍工作勞力密集、工時長且需凌晨作業,對體力負荷極大,年輕世代因工作型態不穩定、氣候風險高、投入報酬有限等因素,缺乏從農意願。為提升青年從農意願,農會積極規劃多元誘因與支持措施,一方面由經驗豐富的青壯年筍農擔任講師與輔導員;另一方面則推動「斜槓農夫」與「認養地塊」的方式,讓對農業有興趣的年輕人可從兼職、低門檻方式開始逐步累積信心與實務經驗。

在產銷發展方面,由於綠竹筍鮮度保存期短,導致市場運作易受天候影響,常出現雨天無法銷售、筍品滯銷報損等情況。因此,今年於產季尾聲向筍農收購剩餘鮮筍,委由專業加工廠進行加工,不僅延長保存期限,也可於淡季持續供應市場需求。若試辦效果良好,農會將進一步研議擴大規模,朝向產地加工與品牌化發展邁進。此外,氣候變遷對綠竹筍生產亦構成重大挑戰,因去年颱風影響竹源,今年預估減產三成,價格因而上升。面對極端氣候,農會持續關注作物育種、防災補助與產銷調節等策略,以降低氣候變遷對筍農生計的衝擊,強化產業的韌性與應變能力。

0LINE_ALBUM_產業照片_250430_3.jpg

0LINE_ALBUM_產業照片_250430_2.jpg

0LINE_ALBUM_產業照片_250430_1.jpg

木柵區農會  綠竹筍產業簡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