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市綠竹筍產業簡介:景美區農會 綠竹筍產業簡介

作者:Bmpr 於 2025-08-21
2414
次閱讀

台北市景美區農會  綠竹筍產業簡介



景美位於台北市南側,轄內目前有18位綠竹筍研究班班員,總種植面積約10公頃,主要分布於新店與木柵一帶。景美區的綠竹筍大多是當地農民親自下田採收後,直接販售出去。平常常見的販售方式像路邊攤、市集或透過社群團購,都是他們的主要銷售管道。在農會的協助下,農民的生產也比較有保障,像是補助耕作機具、噴藥機器、提供筍苗等資源,只要有需要,也可以申請特定品種的筍苗。

不過,這個產業也面臨一些難解的問題。最明顯的就是人力老化,現在田裡辛苦工作的筍農大多是六、七十歲的長輩,年輕人接棒的意願不高,因為筍農本身辛苦、收入又不穩定,加上這行目前缺乏發展誘因。

其實景美本身的自然條件很好,多是排水良好的山坡地,特別適合綠竹筍生長;再加上在地已經有好幾代的種筍經驗,農民對於筍園的管理也相當有一套。而某些地區因為地形關係,沖刷後留下的沙質土壤,不但鬆軟,也很肥沃,對種筍來說是很大的優勢。然而,氣候變化對產量的影響也不容忽視,今年的產量明顯比去年少,主要是受到去年颱風影響,造成筍源受損,導致收成下降、價格上漲。

在推廣方面,農會積極舉辦體驗活動,如「一日筍農」,讓更多民眾能親自走進產地,了解綠竹筍的種植過程與背後故事。此外,農會也在每年七、八月辦理料理教室,開放一般民眾報名參加,進一步推廣在地食材的應用與認識。至於在加工品方面,景美的綠竹筍大多數供應新鮮市場,且市場反應良好,並無多餘的筍可供加工使用,這是加工推展受限的主因。

關於推動有機認證或產銷履歷,農會目前持保留態度,因為綠竹筍的種植需要頻繁除草管理,如果完全不能用除草劑,雜草會迅速蔓延,增加病蟲害的風險,也會讓農民工作負擔更重、損耗率提高,這部分仍需更深入的評估與討論。

IMG_20250716_11435600.jpg

0098325124-5536-4668-BF15-A7BC33543072.jpg

景美區農會  綠竹筍產業簡介